1995年,比尔·盖茨写下那本著名的科学预言——《未来之路》,对于一场即将开始的伟大旅程,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将把大家带往何处,而比尔·盖茨却确信,它必将触动人们的生活,并将人类引导至更远的地方。
27年前的那次旅程名为“信息高速公路”,此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未来之路》中的种种预测,都已成为现实。
如今,另一场同样将改变人类进程的巨变即将发生。2021年,元宇宙概念爆发,它描绘出人们对互联网的终极想象,甚至成为下一代人类进化方向的终极可能。
然而,当我们迈向那个终极目标时,有哪些“可能”会先到来?至少在当下,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元宇宙。
在2022年伊始写下这篇《关于元宇宙的十大猜想》,或许可以用比尔·盖茨的那句话来自洽,“如果我说的话后来被验证了,有人会认为那本来就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但如果我说错了,他们会认为我的话是多么滑稽可笑。”但终究是为了想明白,“我们如何才能利用在未来年代里必然要发生的一切?”
一、猜想1:元宇宙到来的标志是一款爆款产品
人们可能未必记得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名字,但这不妨碍他们使用Windows或是Mac OS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因为后两者:微软和苹果,才是真正将计算机带向平民百姓家庭的公司。
如果互联网走向元宇宙是一种必然,那么日后人们记住的将是哪家公司?答案或许是——推出爆款产品的那家。
无论多么重要的一项技术,想要全面走进人类的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征服市场。
数个世纪后,当后人回顾元宇宙的诞生,一款爆款产品的风靡无疑将成为标志之一,而这种趋势,如今已然可以看见。
2021年下半年以来,元宇宙的风越吹越猛。风潮最先由“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引爆,后者凭借这一概念首日股价涨幅达54.4%,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较一年前估值40亿美元暴涨10倍。
随后,元宇宙的热度在投资界、二级市场及社交平台上屡创新高,追捧者们不厌其烦地回溯到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试图传播元宇宙的必然性与神秘感。
虽然不乏“泡沫”,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元宇宙愈发“登堂入室”,进一步受到科技圈、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重视。
继扎克伯格将Facebook改名为Meta,全面进军元宇宙后,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同样“杀入”元宇宙;复旦、北师大、清华等高校传播学者纷纷发布元宇宙相关研究报告,探寻元宇宙的定义及趋势;2022年开年以来,武汉、上海、浙江等地不约而同地将元宇宙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前布局相关产业及技术。
风向也在悄然改变,在上述动作中,不难发现,入局者们开始注重更加实际、具体的举措,关注元宇宙的“落地”。
从内容生态、硬件技术两个元宇宙的具体方面着手出发,“产品”或许是两条支线的交叉点,并真正将元宇宙带到大众面前。
2021年10月底,在宣布Facebook更名Meta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扎克伯格通过一段宣传片的演示,将元宇宙可能带来的未来体验展现出来。
不少网友津津乐道,“扎克伯格版”的元宇宙最引人神往的莫过于沉浸感,它将互联网由二维跃迁向三维,让人们的交流仿佛面对面进行。
这一宏观的设想却遭到旗下Oculus公司CTO卡马克的“吐槽”。
据外媒报道,他因独特贡献被称为“FPS游戏之父”,这位在科技圈很有名气的技术官认为,扎克伯格准备“建造”元宇宙的设想或许并非正途,自己最大的建议是通过产品一点点趋向元宇宙。
不过,在发布会上,扎克伯格确实也一并透露高端VR/AR头显Project Cambria、AR眼镜Project Aria、AR全体验眼镜Project Nazare等最新设备正处于开发中。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福特汽车、苹果个人电脑的出现,皆造成了颠覆式的变化。
资本逐利,立足2021年元宇宙短暂的“爆发史”,一款“元宇宙消费级产品”的影子正在从模糊走向清晰。
二、猜想2:元宇宙的爆款产品会在2-3年后到来
让我们试着总结大多数爆款产品的“爆点”:
它无可替代,能带来优越的体验;
它价格亲民,不会太“伤腰包”;
它应用广泛,能够掀起流行浪潮。
当你面对这样一款产品,不免会想试试看。
事实上,已有“元宇宙产品”正在趋向达成前两项条件,那便是VR/AR设备。
VR/AR领域是元宇宙与技术结合最紧密之处,自然承载起产生第一款元宇宙爆款产品的希望,于是产品完成第三项条件的路径,逐渐与VR/AR行业技术的进化周期深度绑定。
“2~3年。”这是一位行业人士预计当下技术进入下阶段所需的过渡时长。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在元宇宙概念大热的2021年,仅1-9月全球VR/AR产业投融资金额便达到407.09亿元,超越2020年全年投融资金额244亿元。
此外,2020年全球VR/AR产业市场规模为900亿元,而2020-2024年的5年间预计将维持54%的年均增长率。
从行业的内在逻辑来看,VR/AR也在面临技术的进化和生态的衍生。
此前,VR一体机Oculus quest 2被视为VR头显设备的领军产品,这款官方售价为299美元的产品在销量及生态上已经实现“便宜又好用”。
尽管如此,多名行业人士都曾告诉《IT时报》记者,相关技术数年来一直没有变革性突破。
“今年是一个相对重要的年份,我认为是一个过渡的年份。”虚拟社区项目vHome创始人潘博航告诉《IT时报》记者,细数VR领域的近10年,从2013年发售的Oculus初代产品Rift DK1到2016年各家消费级的PCVR(电脑VR),从一系列VR手机盒子到2019年发布的Oculus quest一代,“观影为主的轻量级头戴设备”等市场策略一一验证失败,最终持续快速发展的只有“VR一体机”赛道。
“但事实上,VR体验这些年并未发生巨大变化。VR设备皆是双目视觉加听觉,除去分辨率的提升,没有更深层次的进化。”潘博航说。
而今年VR领域即将公布的两款消费级产品皆是此前成功产品的迭代:一款是扎克伯格公布的Project Cambria,也即行业人士猜测已久的“Oculus quest Pro”;一款是索尼的PS VR 2。
两款产品皆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例如两者都有的“眼动追踪”,PS VR 2开发出“动态注视点渲染”,震动、光学、屏幕皆有提升;Project Cambria的“表情捕捉”“全身动作捕捉”,用视频穿透的方式实现AR功能,而这或许将使其成为AR开发者及消费者最好的平台。
左为Cambria渲染模型
潘博航认为,2023年将会陆续出现更多新标准下的VR/AR硬件,造成使用者晕动症的AR/VR显示领域的未解难题“视觉辐辏调节冲突”或也将得到解决。
VR/AR领域的过渡期后,更多的“进化”将会迎来爆发。
2016年,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称,可能再过10年,虚拟现实设备将足够低价、轻便,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主流计算平台,“足够强劲的计算能力及足够小的体积,才能让人们愿意把它天天戴在头上。
让虚拟现实设备成为人人愿意用的东西是获取几十亿用户的唯一途径。”
“如果有一天,VR设备通过光学穿透的技术变得和眼镜一样轻薄,或许就会替代手机成为一件通用设备。”潘博航同样畅想,“现在VR要做的,是巩固自己成为一款优秀‘游戏机’的地位,随着技术研发进展,再向‘通用设备’迈进。”
三、猜想3:元宇宙将改变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
高级媒介的出现会颠覆一切,那将是一种媒介对另一种媒介的“超越”。
在人类的历史上,传播的进化被划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四个阶段,但这些传播媒介多数都只会同时借助人类的一种或两种感官:听觉、视觉。
元宇宙时代,人类身处“具身化互联网”,全身感官将成为“信息源”,随之而来,传播的手段也将迎来全面的“进化”——在元宇宙里“身临其境”的同时,嗅觉、触觉等都将不断接收、输送信息。
“Web3.0”经常伴随元宇宙一同被提起,它的诞生时日不长,是网络传播学近些年来衍生的概念之一。
专注网络传播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将“Web3.0”定义为:“内容网络、关系网络及终端网络的质变,一切物体都可能成为终端。”而另一种较为通俗说法是:Web3.0将打破互联网集权、垄断。
“Web3.0在我眼中,其实是一个相较于Web2.0的局部技术提升,底层是区块链、加密货币技术,远远谈不上一个时间足够长的时代,只是恰好遇到元宇宙概念的火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邓建国表示,我们身处其中的“Web2.0”本身也有去中心化的趋势,但没能完成这个突破。
你在豆瓣写的文章没法同步到知乎?淘宝买东西无法使用微信支付?QQ上的好友没法用twitter联系?
其实,“互联网”并不会真正“互联互通”,作为使用者的我们早已对这些规则习以为常,而这其实有悖于“互联网”的初衷。
当第一代互联网升级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UGC(用户生产内容)的繁荣场面,但技术的不成熟与商业竞争的逻辑,很快使得“全网的繁荣”销声匿迹。
元宇宙能改变这一切吗?为了打破隔阂,或许需要寄希望于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彻底改变。
邓建国在《2021-2022元宇宙报告:化身与智造,元宇宙坐标解析》中提出“亲身传播2.0”的说法,认为如今互联网的“符号传播”将变成用身体进行的“后符号传播”,最原始的亲身传播1.0通过技术实现“遥在”,完成传播效率和效果俱佳的亲身传播2.0。
此外,他还认为,UGC将在元宇宙时代迎来全面爆发,区块链技术助其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不平等而禁止技术发展。”邓建国告诉《IT时报》记者,利用技术优势,并采取制定相关措施的手段克服弊端,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另一方面,想要在元宇宙空间里实现上述变革,同样有赖于相关可穿戴设备的演化。邓建国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向:一类是扎克伯格的版本,仍然基于VR设备的发展,然后基于先进技术的模拟,调用人类多感官;一类则是马斯克的版本,他曾吐槽元宇宙“谁会整天把屏幕绑在脸上”,但若是寄希望于其专注的“脑机接口”,还将面临不少技术难题与伦理问题。
“这两种版本会不会截然分开,我们目前还很难预测。”邓建国说。
四、猜想4:6G携手元宇宙走向共生共存
元宇宙很科幻,但非玄幻,它的火爆,和5G、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走向成熟密切相关,扩展了人类的体验边界,在此基础上,让人们对未来产生了更丰富的想象。
想象力是生产力,对元宇宙未来的畅想,也将推动通信技术走向高阶,将想象变成现实。
6G将推动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更好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互通互动。6G和元宇宙,互为彼此的动力,也是彼此的幸运,它们会走向共生共存,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元宇宙。
当下,没有比元宇宙更宏大,也更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它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它是下一代互联网的终极形态,有人认为是与现实世界平行同构的虚拟世界。
但不管元宇宙的内涵、定义怎样演化,它都不是虚幻的,不同于封神演义或者古希腊神话,它需要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没有高效的连接,就无法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元宇宙就会“掉线”。所以,“连接”是元宇宙在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元宇宙分阶段发展,初级阶段以游戏及虚拟世界为主,会和数字孪生、XR等应用相结合。
在这一阶段,具备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等特性的5G,会对元宇宙形成有力支撑。
比如XR(扩展现实),被认为是元宇宙的探索入口,是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核心界面,华为、苹果、英伟达、谷歌等众多科技互联网企业已经展开布局。
在去年举行的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高呼,“要为XR做好准备,在网络层面提供不高于10ms的网络时延,及超过4.6Gbps的下行速率。”而在5G标准演进的过程中,也针对XR这一细分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标准化工作。
近日,在3GPP R18首批成功立项的课题中,就包括了多个从“从0到1”的项目,比如XR,要求运营商网络具备大规模支撑XR的能力。
尽管5G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它仍不能满足元宇宙在成熟阶段对连接的需求,如全域连接、沉浸式XR、全息影像、感官互联等高阶应用场景,这需要更高阶的通信技术来满足。尽管6G只比5G多了1G,但有着天差地别。
目前,全球范围内6G仍处于早期阶段,6G如何实现尚未形成共识。不过也正因为此,6G有可能成为“为元宇宙而生”的技术。
IMT-2030(6G)推进组发布的《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提出,未来6G业务将呈现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形成的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全域覆盖等业务应用。
从中可以看出,6G满足的大部分场景,也正是元宇宙规划的未来场景。
比如,元宇宙更强调全天候、全方位的接入体验,5G无法满足,而6G的第一个趋势就是“空天地立体全覆盖”,通过高轨卫星网络、中低轨卫星网络、临空网络和地面蜂窝网络共同组成立体覆盖的通信网络,从而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提供连接。
还比如,在6G网络加持下,结合XR终端设备能力的提升,可助力元宇宙进入全面沉浸化时代,帮助用户实现与环境的各种交互,如语音交互、手势交互、眼球交互等等,以满足用户在元宇宙内流畅、实时的交互体验。
6G和5G一样,都是先确定应用场景,然后再确定技术指标和实现路径。元宇宙,完全有可能成为6G最典型、最主要的应用。
相比5G一直以来孜孜追求杀手级应用,6G也许是幸运的,它可以携手元宇宙,走向共生共存。
五、猜想5:元宇宙或许是一个不同模块拼装的“乐高”世界
元宇宙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截然不同的答案。
然而很少有人去思考,元宇宙应该如何实现,它是一个开放的原生世界?还是不同模块化组合的空间?它的基座和土壤又是什么?
2021年,不同科技公司开始针对元宇宙实践自己的构想。
从目前各家公司的实践来看,去中心化的原生世界或许还太遥远,一个由不同元宇宙世界模块组装而成“乐高”元宇宙也许才是可以看见的未来。
而区块链技术,很可能成为承载这个元宇宙的土壤。
2021年,整个世界都将目光倾注于元宇宙。尽管对于元宇宙是什么,还未有定论。
但在大众的想象中,它类似于科幻世界里的未来——在数字世界里,人类拥有化身,可以在数据之间自由穿梭,拥有现实世界相同的各种体验。
然而元宇宙的实现需要各种技术的不断叠加演进,而非单一技术的茁壮。
过去一年,科技公司开始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对元宇宙做出各种各样的探索,打造自己的元宇宙。微软正在努力打造一个“企业元宇宙”;英伟达推出全球首个为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础的模拟和协作平台;美国社交媒体巨头脸书(Facebook)改名“Meta”,推出了“Meta”应用,主打社交。
而游戏公司,则不断在游戏内为玩家提供虚拟的生活体验。
从结果来看,目前各家公司对元宇宙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开发的产品更像是一个又一个元宇宙的碎片,很难形成完整的元宇宙体验。
微软以687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动视暴雪,也许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元宇宙建构的方式。
在未来,元宇宙的建构并非通过合作,而是以资本收购的方式,获得建构一个元宇宙的全部技术,率先产生出一个元宇宙初创公司。
当然,拥有完整元宇宙技术的公司可能不只一家。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元宇宙世界也许并非只有一个。
这就意味着,元宇宙或许并不是一个原生的开放性平台,而更接近于web2.0的形成方式。由不同的元宇宙平台、元宇宙应用模块集合而成的“乐高”世界。
在这样一个元宇宙中,想要在确保各种行为和数字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人的自由穿梭,区块链是最佳的基座和土壤。
尽管在现有的实践中,人们关于web3.0的实践大多以失败告终。但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升级,却让一个互联共通的世界成为可能。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告诉《IT时报》记者,如今的区块链技术已经有了新突破,在比特币、以太坊之外,出现了效率更高的新协议——Solana(索拉纳),其单秒并发数可以达到6.5万。
这意味着,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高效的区块链技术,来承载包罗万象的元宇宙世界。当所有的元宇宙世界和应用都被集中在区块链上,不同元宇宙的打通方式也很简单,只需要通过协议就可实现互通互联。
也许元宇宙的终极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字世界。但比这个终极更早到来的,将是一个由各种平台组合而成,可自由穿梭的数字世界。
作者:IT时报记者 崔鹏志 钱立富 范昕茹,编辑:郝俊慧 挨踢妹;公众号:IT时报(ID:vittimes)
联系方式
QQ:1624000000 邮箱:1624000000@qq.com 微信16538900008 电话:16538900008
转载请注明:基点域名-基域网 » 元宇宙资讯 » 十大猜想:最全元宇宙发展趋势解读(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